模数转换器 (ADC)
最新课程
- 解决汽车摄像头模块中的设计难题
- 利用智能传感激发创新
- 利用 TI 的逻辑封装创新节省电路板空间
- 比较三相工业系统的交流/直流电源转换拓扑
- 三相工业系统的交流/直流(AC-DC)电源转换拓扑
- TI 高压研讨会
- 从零开始学 PSpice® for TI 仿真工具 - 手把手操作实训课程
- 高压系统功能安全简介
- 揭秘高压应用安规中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管理微型逆变器中的电源转换挑战
热门课程
2.1 数据转换器介绍 - SAR型ADC输入类型
大家好
欢迎来到 TI 精密实验室
本视频将会对 ADC 不同输入结构
包括单端输入、伪差分输入
全差分输入和真差分输入进行介绍
同时还会对比讨论
单极性和双极性两种结构
以及开关电容型
和内部集成 Buffer 型两者的区别
这里展示的是两种非常常见的
SAR 型的数据转换输入结构
单端输入和伪差分输入
单端输入结构的输入信号
是相对于地来测量的
在这个例子中
AD 的正输入端连接到了输入信号
负端连接到了地
有的器件
地线是和内部结构连接在了一起
只有一个输入端
需要注意的是
地线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一般为正负 100mV
下方的这个波形
展示了输入信号
相对于地平面的计算公式
如果地上有一个小小的误差信号
它将会影响输入信号的大小
伪差分输入结构的输入信号
是相对于满量程的一半来测量的
在这个例子中
满量程为 3V
AD 的负输入端连接到了满量程的一半
即1.5V,±100mV
正输入端可以在负输入端的上下进行摆动
产生正负差分输入信号
这个例子中
当正输入端为 3V 时
差分输入电压为 3V 减去 1.5V
即为 1.5V
当正输入电压为 0V 时
差分输入电压为 0 减去 1.5V
等于 -1.5V
等于 -1.5V
因此对于伪差分输入型器件
它的输出数字代码是有符号的
因为它存在正负两种情况
同理,对于单端输入结构
它的输出代码均是无符号的
因为它的所有收入信号都是正的
接下来是 ADC 的两种差分输入结构
在讨论这个之前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
什么是差分信号
差分信号是等于
正输入电压减去负输入电压
在这个例子中
如果正输入电压为 5V
负输入为 0V
那么它的差分信号就为 5V
当正输入为 0V,负输入为 5V 时
它的差分信号为 -5V
虽然这两个输入电压都是 0V 和 5V
但是它的差分输入范围是 ±5V
所以差分输入范围是每个输入电压的两倍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共模电压
共模电压是两个输入电压的平均值
简单的计算方法就是
将两个电压相加除以2
共模输入电压是数据转换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限制参数
下面就是全差分输入结构
全差分输入结构
在精密 SAR 型 ADC 中应用很多
在这个例子中
输入差分信号为正输入减去负输入
如上页所讲
差分输入范围是两倍的输入电压
在这个例子中
每个数端的信号为 0 到 5V
那么差分数范围就是 ±5V 或者 10V
需要注意的是共模电压是固定的
它等于满量程的一半
共模输入电压的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允许误差范围为 ±100mV
对于全差分输入结构
可以看出
信号总是关于共模电压对称的
在这个例子中共模电压为 2.5V
输出电压关于 2.5V 进行对称
后面我们会介绍如何使用运放
将端端输入转化为差分输入结构
接下来是真差分输入结构
它与全差分类似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真差分结构允许任意的共模电压范围
而全差分结构
共模电压必须为满量程的一半
这里展示的是 ADS8881 的例子
两个输入电压是相互独立的
输入范围为正输入减去负输入
需要注意的是
共模电压可以在整个范围内变化
同时也可以看得出
输入信号并没有关于共模电压对称
全差分数据结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
而 ADS8881 是 TI 第一颗发布的
真差分型 ADC
真差分型 ADC
这张表格是几种 ADC 输入结构的总结
假如一个 16 位ADC
参考电压为 5V
这里是不同结构的对比结果
可以很容易看得出来几种结构
的输入电压范围
共模电压范围、满量程范围
和输出代码
这张表格涵盖了每个拓扑结构的内容
可以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另一个重要的部分
就是 SAR 型 ADC 单极性和双极性的对比
单极性结构只允许正输入信号
而双极性允许正负两种输入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的极性都是相对于地面来说的
在下一节内容中
我们将会介绍
当每个输入端电压都为正时
单极性器件的差分输入电压为何是为负的
当考虑差分输入型 ADC 时
我们通常会认为 ADC 是双极性的
因为它的差分输入包括了正负
然而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因为单极性和双极性
是根据输入信号相对于地面来定义的
而不是差分信号
这里展示的就是一个单极性 ADC
两个输入电压均为正时
差分信号为负的一个例子
左边这张图是 ADS8881
负满量程输入的例子
差分信号是用正输入减去负输入
例子中正输入电压为 0V
负输入电压为 5V
那么它的差分信号就为 -5V
尽管差分信号为负的
但输入电压都是正的
所以它仍然属于单极性结构
右手边这个图可以看出
将 5V 电压接到正输入端
0V 接到负输入端
则差分信号为 +5V
所以它的总的满量程输入范围
为 ±5V
从传递函数也可以
看出具有±5V 的输入范围
但是它仍然是单极性 ADC
因为它的每个输入电压都为正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
SAR 型 ADC的内部结构
这里呈现的是两种主要的输入阻抗结构
电阻型和开关电容型
开关电容型由
开关和电容组成的采样保持电路构成
一般情况下采样和保持的时间非常短
这里是 300ns
所以需要一个
外部的宽带放大器放置在输入端
以使输入信号在整个捕获周期内
达到合适的精度
这里使用的是一个 20M 的放大器
还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结构的输入阻抗
是 RC 构成的动态阻抗
而不是一个固定电阻
开关电容型结构的 SAR 型 ADC 输入范围
等于参考电压
运算放大器的选择和 RC 电路的设计
是这类 ADC 的一个难点
在后面的视频中我们会给出详细的介绍
对于电阻型、高压型、PGA 输入型 ADC 器件
其内部集成了一个缓冲放大器
或可编程放大器
通常来讲
这个放大器应配置在差分结构中
使 ADC 的输入阻抗
等于差分结构的输入电阻
这个例子中它的输入阻抗为 1MΩ
这种类型的输入结构
比开关电容输入结构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
那就是它内部集成了 ADC 驱动缓冲器
消除了对外部高速放大器的要求
另一个优点是
输入范围可以大于参考电压
这个例子中输入范围可以达到 ±12.288V
然而它的参考电压只有4.096V
此外
这类结构的器件
大多数将功能集中在了器件的内部
比如它集成了内部参考
以上就是本次的内容
谢谢大家关看
- 未学习 1.1 数据转换器介绍 - 直流参数
- 未学习 1.2 数据转换器介绍 - 交流和直流参数
- 未学习 2.1 数据转换器介绍 - SAR型ADC输入类型
- 未学习 2.2.1 单端驱动电路分析
- 未学习 2.2.2 反向配置与轨对轨放大器的交越失真
- 未学习 2.3.1 交越失真实验所需硬件软件
- 未学习 2.3.2 交越失真实验软件设置
- 未学习 2.3.3 交越失真实验结果
- 未学习 2.4.1 仪表放大器输入范围计算
- 未学习 2.4.2 使用软件验证仪表放大器输入共模范围
- 未学习 2.5.1 全差分放大器及失真
- 未学习 2.5.2 全差分驱动电路设计
- 未学习 3.1 误差分析背后的统计学知识
- 未学习 3.2 理解与校准ADC系统的偏移和增益误差
- 未学习 3.3 使用蒙特卡罗SPICE工具进行误差统计分析
- 未学习 4.1 计算ADC系统的总噪声
- 未学习 4.2 动手实验-ADC噪声
- 未学习 4.3 ADC 系统中的噪声
- 未学习 4.4 ADC 噪声测量、方法和参数
- 未学习 4.5 低速 Δ-Σ ADC 的系统噪声性能
- 未学习 4.6 分析和计算 ADC 系统中的噪声带宽——多级滤波器
- 未学习 4.7 分析和计算 ADC 系统中的噪声带宽——数字滤波器
- 未学习 4.8 增益对噪声、ADC FSR 和动态范围的影响
- 未学习 4.9 计算放大器 + ADC 总噪声:设计示例
- 未学习 4.10 ADC 系统中的参考噪声简介
- 未学习 4.11 参考噪声对信号链性能的影响
- 未学习 4.12 降低参考噪声
- 未学习 5.1 频域介绍
- 未学习 5.2 快速傅立叶变换及加窗函数
- 未学习 5.3 改善频率指标的方法:相干采样及滤波
- 未学习 5.4 混叠及抗混叠滤波器
- 未学习 5.5 实验 - 混叠和抗混叠滤波器
- 未学习 6.1 SAR ADC及其器件选型
- 未学习 6.2 驱动放大器的选型和验证
- 未学习 6.3 建立SAR ADC的仿真模型
- 未学习 6.4 如何计算RC滤波器的值
- 未学习 6.5 最终的仿真验证
- 未学习 6.6 滤波器RC选型的理论计算方法
- 未学习 6.7 R-C组件选择背后的数学
- 未学习 7.1 电压基准概述
- 未学习 7.2 参考驱动器拓扑概述
- 未学习 7.3 了解SAR参考输入模型
- 未学习 7.4 开发SAR输入参考模型
- 未学习 7.5 驱动参考实验
- 未学习 7.6 ADC:SAR 基准输入 - CDAC
- 未学习 8.1 SAR ADC功率调节
- 未学习 8.2 动手实验 - 系统功率调节
- 未学习 9.1 EOS和ESD
- 未学习 9.3 向TINA 导入二极管PSpice模型
- 未学习 9.4 通过高压放大器保护低压ADC
- 未学习 9.5 保护低压ADC-改进的解决方案
- 未学习 9.6 用TVS二极管保护ADC
- 未学习 9.7 用TVS二极管保护ADC –改进的解决方案
- 未学习 10.1 了解和比较高速模数(ADC)和数模转换器(DAC)转换器架构
- 未学习 10.2 抖动对高速模数转换器(ADC)信噪比(SNR)的影响
- 未学习 10.3了解高速数据转换器中的信噪比(SNR)和噪声频谱密度(NSD)
- 未学习 10.4 带宽与频率 - 子采样概念
- 未学习 10.5 高速数据转换器中的采样率与数据速率,抽取(DDC)和插值(DUC)概念
- 未学习 10.6 频率和采样率规划:了解高速ADC中的采样,奈奎斯特区,谐波和杂散性能
- 未学习 10.7 高速数据转换器信号处理:真实和复杂的调制
- 未学习 (中文)11.1 ADC 系统中的噪声
- 未学习 (中文)11.3 ADC 噪声测量、方法和参数
- 未学习 (中文)11.4 低速 Δ-Σ ADC 的系统噪声性能
- 未学习 (中文)11.5 分析和计算 ADC 系统中的噪声带宽——多级滤波器
- 未学习 (中文)11.6 分析和计算 ADC 系统中的噪声带宽——数字滤波器
- 未学习 (中文)11.7 增益对噪声、ADC FSR 和动态范围的影响
- 未学习 (中文)11.8 计算放大器 + ADC 总噪声:设计示例
- 未学习 (中文)11.9 ADC 系统中的参考噪声简介
- 未学习 (中文)11.10 参考噪声对信号链性能的影响
- 未学习 (中文)11.11 降低参考噪声
- 未学习 动手实验:放大器稳定和电荷桶滤波器设计
- 未学习 无需放大器即可驱动 SAR ADC
- 未学习 外部EOS保护装置
- 未学习 (中文)5.5 实验 - 混叠和抗混叠滤波器
- 未学习 (中文)6.7 R-C组件选择背后的数学
- 未学习 (中文)7.1 电压基准概述
- 未学习 (中文)7.3 SAR 基准输入 - CDAC
- 未学习 (中文)7.4 了解SAR参考输入模型
- 未学习 (中文)7.5 开发SAR输入参考模型
- 未学习 (中文)7.6 驱动参考实验
- 未学习 (中文)8.1 SAR ADC功率调节
- 未学习 (中文)8.2 动手实验 - 系统功率调节
- 未学习 (中文)9.1 EOS和ESD
- 未学习 (中文)9.3 向TINA 导入二极管PSpice模型
- 未学习 (中文)9.4 通过高压放大器保护低压ADC
- 未学习 (中文)9.5 保护低压ADC-改进的解决方案
- 未学习 (中文)9.6 用TVS二极管保护ADC
- 未学习 (中文)9.7 用TVS二极管保护ADC –改进的解决方案
- 未学习 (中文)10.1 了解和比较高速模数(ADC)和数模转换器(DAC)转换器架构
- 未学习 (中文)10.2 抖动对高速模数转换器(ADC)信噪比(SNR)的影响
- 未学习 (中文)10.3 了解高速数据转换器中的信噪比(SNR)和噪声频谱密度(NSD)
- 未学习 (中文)10.4 带宽与频率 - 子采样概念
- 未学习 (中文)10.5 高速数据转换器中的采样率与数据速率,抽取(DDC)和插值(DUC)概念
- 未学习 (中文)10.6 频率和采样率规划:了解高速ADC中的采样,奈奎斯特区,谐波和杂散性能
- 未学习 (中文)10.7 高速数据转换器信号处理:真实和复杂的调制
- 未学习 (中文)了解 ADC 系统中的电源噪声
- 未学习 (中文)时钟噪声如何影响精密 ADC 测量
- 未学习 (中文)电源噪声降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