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管理
最新课程
- 精密宽带的 ADC 中 的 ADS127L18 系列
- 精密的 ADC 中的 ADS9219 系列
- 超声波音频控制演示
- 在 AM26x 微控制器上运行第 2 层以太网示例
- EngineerIt 系列课程
- 2024 电源设计研讨会
- TI 高压研讨会
- TI 开源软件策略
- 密度加倍:利用 MagPack™ 技术重塑电源模块
- C29 DLT 外设概述
热门课程
1.2为你的临界模式PFC提供超强动力 - PFC以及CRM PFC工作原理
大家好
我是 TI 的 AC-DC 产品线
应用工程师黄文斌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议题是
Super power your transition mode PFC
中文翻译为为你的临界模式 PFC
提供超强动力
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一部分的讲解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
PFC 以及临界模式 CRM 的工作原理
上图是单向 Boost 电路的一个示意图
可以看到输入电压经过
电容和电感组成的 EMI 波器
最后通过整流桥变成单向的馒头波
再经过 PFC 电感和 PFC MOS 管
最后到达 PFC 母线电容
为后级的 DC-DC 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
从示意图上可以看到
PFC 控制器的作用
是通过控制 PFC 电路的 MOS 的
开通和关断
从而一方面为后级提供稳定的电压
一方面保证输入电流能够跟踪输入电压
减小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这其中 PFC 三个字母代表
电源功率因数校正
电源功率因数校正
PFC 的目的就是强制
让输入电流跟踪输入电压
这样可以保证任何电源都像一个电阻
PFC 应用于前端设备
需要直接连接到公共电网的场合
一般的通用的输入电压范围
为 85 伏到 264 伏
电网的频率为 50 赫兹或者 60 赫兹
一般 PFC 固定输出电压的
直流电压在 400V 左右
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大家
对 PFC 这一级来说
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下面是四个选项
A 是低待机功耗和优秀的轻载效率
B 是低的 THD 和高的功率因数
C 是低的整体系统成本
D 是容易使用
我们新的 PFC 控制器 UCC28056
和 UCC28064
是解决了上面所有这些问题
接下来简单介绍临界模式的
PFC 的工作方式
左边的图展示的是一个理想的
临界模式 Boost
在一个开关周期的工作方式
从左上图可以看到
当 MOS 管开通的时候
输入电压通过整流桥整流之后
直接加在电感两端
电感电流在 MOS 管开通阶段线性上升
这个右上图可以看到
当 MOS 管关断的时候
电感电流放电
这个时候 PFC 的二极管导通
因此叠加在 PFC 电感两端电压
为输出电压减去输入电压
当 PFC 电感过零时又开始触发驱动
另一个周期就开始了
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是临界模式下
在半个工频周期内
电感电流和驱动的示意图
在真实的应用中
因为开关频率远远高于图中所示
因此整个电感电流的包络线
呈一个标准的馒头波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
电感电流的峰值
为输入电压乘以导通时间
输入电压乘以导通时间除以电感
因此这个时候电感电流的平均值
是 1/2 的峰值电流
由于 Ton 是由输出电压环控制
在半个周期内 Ton 几乎是不变的
因此电感电流平均值
与输入电压成正比的关系
这样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功率因数校正
这部分就介绍到这
谢谢大家
-
未学习 深度掌握隔离驱动器瞬态共模噪音抑制及其特性
-
未学习 熟练掌握高压MOSFET/IGBT栅极驱动设计
-
未学习 1.1 LLC控制:更快,更强,更好---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2 LLC控制:更快,更强,更好---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3 LLC控制:更快,更强,更好---第三部分
-
未学习 1.4 LLC控制:更快,更强,更好---第四部分
-
未学习 1.1为你的临界模式PFC提供超强动力 - 课程介绍
-
未学习 1.2为你的临界模式PFC提供超强动力 - PFC以及CRM PFC工作原理
-
未学习 1.3为你的临界模式PFC提供超强动力 - UCC28056 CRMDCM控制芯片工作原理
-
未学习 1.4为你的临界模式PFC提供超强动力 - UCC28064 CRM控制芯片工作原理
-
未学习 1.5为你的临界模式PFC提供超强动力 - 课程总结
-
未学习 设计超高功率密度的小功率AC-DC电源
-
未学习 USB type C PD协议设计考量
-
未学习 如何驱动碳化硅MOSFET以优化高功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
未学习 GaN产品应用于可靠和高密度电源的设计
-
未学习 门驱动器设计-从基础到细节
-
未学习 常见门驱动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未学习 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适配器的设计考虑-第1部分
-
未学习 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适配器的设计考虑-第2部分
-
未学习 解除有源钳反激回路补偿的神秘化
-
未学习 用GaN设计可靠的高密度功率解决方案-第一部分
-
未学习 用GaN设计可靠的高密度功率解决方案-第二部分
-
未学习 掌握高压门驱动器设计的艺术和基础
-
未学习 掌握隔离门驱动器的稳健性——CMTI的深入研究
-
未学习 削减待机功耗和系统成本
-
未学习 什么时候可以同步整流提高效率?